觀點﹕讓自己成為永遠的職場“新人”
2003-3-20 11:13:56
--------------------------------------------------------------------------------
也許\你會說﹐在職場之中資歷壓倒一切﹐什麼年輕呀﹐什麼能力強呀等等﹐都不如工齡﹑職稱強。然而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社會的節奏變化明顯加速﹐而且什麼都在不斷變化中發展﹑前行﹐遙想當年天價購買回來的房子﹑車子也在時鐘的滴滴答答聲中不斷地折舊﹐而在職場之中﹐你以前賴以炫耀的經驗﹑職稱﹑文憑﹑學歷也在知識不斷推陳出新的資訊化時代中﹐一樣會大打折舊﹖可以說在如今風雲變幻的職場之中﹐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在某一崗位“一勞永逸”﹐新興職場已經沒有了“金飯碗”﹑“銀飯碗”的說法﹔怎樣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時時擁有競爭力﹐永遠處於不敗之地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永遠的職場“新人”﹐讓經驗﹑職稱﹑文憑﹑學歷不斷“保值”﹗
“新人”是高薪的擁有者
很長一段時間﹐高薪的擁有者往往都是那些年老體邁﹑彎腰駝背﹑德高望重的老同事﹐他們憑借著自身的經驗﹑資力﹑職稱﹐每月領取著令剛剛畢業大學生十分羨慕的高工資﹐這也給許\多大學生產生了錯覺﹐要想擁有高薪﹐只有慢慢等待﹐想法使自己變“老”﹐在他們眼中“老人”才是高薪的擁有者。然而事過境遷﹐在以後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上﹐要是你已經熬過辦公室新人的青澀與無知﹐要是你有了10年﹑20年左右的工齡﹐要是你已經在事業小有成績且有上升趨勢時﹐你以為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一勞永逸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新興職場將是藏龍臥虎﹑新人輩出的地方﹐只有時刻保持一種競爭的理念和競爭的態勢﹐才能讓自己永遠適應職場的挑戰變化。小有成就的你﹐千萬不要簡單認為﹐苦媳婦終於熬成婆了﹐可以賣弄自己的“老本”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將來已經沒有什麼老本可吃的﹐稍有不慎﹐你就有可能不適應職場的日益更新﹐面臨淘汰出局的危險。況且現在的職場對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明顯的不同﹐由以前需要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轉向能夠實用的人才。與此對應的是﹐未來職場將存在兩種人﹐一種人是整天工作和學習﹐很難有休閒時間﹐另外一種人就是整天到處謀職﹐卻始終找不到工作﹐而且要想獲得高薪﹐依靠單一技能是越來越難的。
有專家認為﹐現在以至於未來職業的半衰期越來越短﹐要是一直拿高薪的求職者不繼續學習﹑不繼續充電完善自己﹐不到2年就要從高薪職位上下來﹗就業競爭加劇與證書層次高移是學歷﹑知識折舊的重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30歲以下的就職人員﹐職業更新的平均周期為一年半。簡單來說﹐要是辦公室裏只有你一個人懂英語﹐那麼你的競爭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倘若你不繼續學習﹐而其他人通過不斷鑽研﹐也都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準的話﹐那麼你原有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老人”為什麼拿不到高薪
“老人”憑藉的各種經驗﹑職稱﹑文憑﹑學歷﹐會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市場經濟千變萬化的時代中﹐會不斷地貶值﹐直到完全不適應工作的要求。況且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之中﹐“老人”那一層不變的經驗﹑職稱﹑文憑﹑學歷﹐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失去了任何優勢。擁有單一技術技能的人才最容易貶值﹐比方說目前的人才市場對英語人才的需要已經由原先的純英語人才轉向更青睞法律英語﹑金融英語等復合型人才﹔ I T行業由原先的單一I T人才轉向更看重 IT+管理﹑IT+產品研發等複合型 I T人才﹐外語和電腦已經由原先的專門人才轉向為複合型人才的必備兩大工具。在現在的人才市場中﹐要想獲得高薪﹐就必須要就職者創造出與該高薪對應的價值出來﹐而要創造高價值就必須要有創新﹑創造﹐創新﹑創造依靠的是不斷學習﹑不斷充實﹐所有這些要求都是“老人”們無法滿足的﹐因此“老人”為什麼拿不到高薪就不難理解了。
如何讓自己“不老”
既然“老人”與高薪無緣﹐那你就應該想辦法創造條件﹐讓自己不“老”﹐讓自己也能滿足獲得高薪的各種要求。隨著資訊化時代新知識﹑新資訊的爆發性擴展﹐以前所學的知識﹑技能貶值越來越快﹐不經常通過培訓進行更新﹐適應性自然越來越差﹐因此工作在職場在的每一位就職者也應該時時刻刻補充完善自己。有心計的就職者們應該多管道﹑多方位地創造條件﹐尋找獲取學習或者培訓的機會﹐例如可以早已自掏腰包開始接受“再培訓﹑再教育”﹐學習英語﹑工商管理﹑電腦﹑財務會計等都是比較熱門的就業本領和技能﹐這類培訓更多意義上被當作一種“補品”。在以後的職場衝浪中﹐這些培訓將化作各種資格證書﹐在求職或跳槽時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時學歷證書反倒排在了後頭。隨著職場進入了後學歷時代﹐學歷之外的“素質訓練”將被用來證明你比別人更優秀。可以這樣說﹐未來的求職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學習﹐他的前途就會無限光明。
除了自己個人創造條件學習外﹐作為用人單位來說﹐也應該盡量讓自己的員工“永遠年輕”﹔各級用人單位之間的競爭也是日趨激烈﹐而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就應該努力地提高單位內部員工的知識水準﹐用人單位人力資源必須通過不斷的開發﹐讓本單位的就職員工所具有的知識與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則這種“易耗型資源”將會隨時消耗殆盡﹐給單位造成損失。而且﹐培訓與發展機會是企業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過去﹐加薪晉升可以輕易挽留人才﹐但現在不行了﹐如果只“用”不“育”﹐長此下去﹐人才就會離你遠去。通常來說﹐人在高工資之外﹐就更渴望用人單位提供各種培訓機會﹐以便更好地為單位﹑為自己作出更大的價值。因此﹐用人單位應該定期與就職者進行多次的交流溝通﹐努力創造條件為專業人員提供提高技能的機會或者不斷培訓學習的機會。
讓身體永遠“年輕”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除了在知識﹑技能﹑本領方面會不斷貶值外﹐自己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地“貶值”﹐這樣就會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家知道﹐長期拿高薪的“老人”﹐平時生活水準肯定較高﹐平時體力消耗又相對較少﹐因此常有過量攝食﹑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加之工作中不得不勉強為之的應酬﹑飲酒過量等因素﹐擾亂了正常的代謝﹐使得脂肪肝﹑痛風等疾病成為高發病。同時工作壓力太大﹐戀愛感情糾葛﹐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等原因﹐造成不少人表現出抑鬱﹑焦慮的傾向﹐嚴重的則已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等。即使不受這些疾病的困擾﹐進入職場五到十年﹐衰老的步伐也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你再也沒有剛剛開始工作時的精力了﹐通宵加班﹐長期出差﹐這些曾經被你認為是小菜一碟的事﹐現在只能忘之興嘆了。盡管身體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當你可以通過外在的努力﹐來改變自己衰老的形象﹐時時刻刻保持著一種精力充沛的新鮮面孔出現在上司或者同事面前。
一名36歲的電腦維修工程師說﹐如果他不讓自己滿臉蓬鬆的絡腮鬍子刮乾淨﹐不修整好自己的邊幅﹐恐怕就不會再找到工作。不光是越來越多的男性要注意自己的面孔形象外﹐女性更要注意的化裝﹑整容了﹐他們來做一些改善衰老狀態﹐使自己變得更年輕的整容手術﹐如去眼袋﹑魚尾紋的手術和拉皮除皺紋的手術。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看上去更有活力﹑更年輕﹑更充滿朝氣。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求職者湧入就業職場﹐“老人”們應該努力使自己看上更年輕一點﹐才能更容易被職場所接受﹐不然的話失業將離你不遠了。
|